粉紅雲和月亮

  最近偶感焦慮的晚上,會開著鄧醫師的節目聽些心理相關的議題,也買了些療癒書回家研讀,翻著翻著時有感觸,原來過去的自己常常陷落在很多模式,而模式形成的原因終歸於從小到大的家庭互動,雖然外觀是個大人,也獨自生活數年,但發現那個在關係中存在不安.擔心.需要被認同.討愛孩子的形象.習慣負擔對方的情緒.容易自責,原來都是造成自己失衡的原因。


  看見之後大哭了2天,先是回顧了過去場景,又到更早的成長時期,原來曾受到的漠視,會帶來覺得自己不重要的感受。原來有習慣責怪旁人或推卸自身責任的家人,會形成自動承接別人情緒,常覺得是自己犯錯,會想幫助對方"好起來"而承擔,卻忽略對方該承擔的責任。還有很多很多...原來我是容許別人這樣對待我的,越是靠近越是無法區分,造成不開心的原因是不是因為我很弱小或不夠好,受到忽略是不是因為我不重要。如果我變得很好很好了,是不是就值得被好好的對待呢?於是,覺得受傷的時候,也無法為自己開口,因為不知道"該怎樣表達受傷才是對的方式"。也曾想過,很努力的去修改自己,也許就會被看見,被好好珍惜,只是關係有時並不是努力就會有效的事,雖然老生常談,但實際遇上還是感覺很受傷。


  包括一直給自己擅長的東西,但卻不是對方要的,其實也是無效的努力。

  從期待到失望,內心有個巨大的空洞,從孩提時代一直抱著跌跌撞撞走到至今,實在是辛苦了(苦笑)。一直被教育要善良的為人著想,要忍耐要負責任,要當一個夠"好"的人。有一天發現,原來世界的規則不是這樣運行的,有些時候堅信的事情其實是虛有其表,譬如承諾大多數是不會兌現的,那是一種社交行為。

  我曾經覺得,被一個好崇拜的人認同,內心的滿足值簡直狂飆破表。

  可是當自我價值要靠他人的認同來確定,就落入了前面的循環,很努力要當個夠好的人,但無法說出自己。


  有次,我終於試著說,其實我對於某件事覺得很不安(有很多成因)...對方回:"對某事不安,對明天,對未來,對任何事情都可以不安,不安是永無止盡的,不覺得因為不安就該停止前進。" 那時我其實感覺很受傷,卻不知道該怎麼說,好像我的不安和情緒都是錯的,也總擔心說錯話。我感覺自己是個沒有準備好的人,也感覺孤零零地被拋下。

  回想起來,或許當時我最需要的是 "沒關係,我陪你一起經歷"。

  在那個被責怪的終點,好像出現一道曙光,那個躊躇著終於將脆弱表達出來,卻沒有被承接住的當下,我看見了。好像可以開始釋懷,心中的自責和不勇敢,並原諒那個還不夠好的自己。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蓓兒.克里斯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