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夜友人打電話討論貓咪病情(疑似天氣悶熱發霉開始局部掉毛),快速上網google該如何處理,友人就先做點臨時處置,等明天帶去看醫生。之後隨便聊聊居然就聊了2個小時,大致提到家人之間的相處和團隊狀況,邊聽著也是覺得心中感觸很多,前幾天回家慶祝母親節,也是感受到些許互動上的摩擦,但都是當下轉移的帶過倒也無事。

  從友人的故事中,我也想到自己很多對父母的複雜情緒,來自於我們互相不是對方的理想型,他們不是我理想型的父母,我也不是他們理想型的女兒,可能也不是哥哥理想型的妹妹(他也不是我理想型的哥哥),所以很多行為裡都充斥著不滿意.看不慣.不理解,常覺得我們家是一個看似和平,但是貌合神離的關係...以我的角色來說,如何符合父母心中理想型的乖女兒形象,大概需要:聽話.照著父母期望做.能成為和親友炫耀的談資。

  我感覺這軸心思想是控制,已遠遠悖離我的核心價值,當我拒絕上述提議並開始走自己的路,就是被家人覺得耍叛逆和不受教(抖)我為什麼需要這麼用力的證明自己?有一陣子推動我前進的是龐大的不安和壓力,而非快樂,為什麼在成為自己之前需要假裝自己一切都很ok,為什麼需要立刻證明自己是對的?為什麼回到家並不是感覺被支持,而是得武裝,避免被思想上的入侵和不尊重。

 
  父母不是我的理想型父母,彼此也非理想型家人,這樣的家該如何相處?

  我有另位朋友也處在類似的狀況裡,她是事業很有成就的女生,但跟父母相處始終有障礙,小時候家中重男輕女,因此有能力時就遠走高飛開拓眼界,當繞了世界一圈回來,發現爸爸的金錢觀念與輕信他人,給家中帶來嚴重經濟問題,媽媽表示關心時喜歡用唸的,讓她覺得被針對了常常因此吵起來,和其他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也差異甚大。離家數年,雖然能過上好生活,但她卻成為家中唯一一個格格不入的人,相處也帶來許多壓力,朋友常用生氣來替代內心的不知所措和不滿,她糾正每個人,甚至也說過為什麼家裡的每個人都不進步(但其他成員覺得難搞的才是她)中間愛恨情仇蠻複雜的,後來幾乎大家覺得相見不如不見,保持表面友好的關係就好了...

  朋友後來有認了乾哥和乾媽,在想是不是在家庭中沒有得到的溫暖與關懷,藉由某個有著相同頻率,沒有真實血緣關係的人來獲得,如果因此讓心的缺憾得到情感上的滿足,對朋友來說也是很好的一件事。基於被愛的需求,或許一生都在追尋未能完滿的家庭關係。真正的被了解.被支持.被接納.擁有歸屬感,或許在真正具有血緣家庭中無法獲得,但也許某天,能夠遇到一見如故,能讓自己卸下武裝防備,不須證明就能被接納的關係。

  而回到我自己,當我發現父母都喜歡說一套做一套,講大道理但實際不然,我覺得受騙(長期以為的觀念也影響我太深,需要花很多努力去制約)當我願意袒露自己的傷口,有一些很明顯的事實,他們也不肯認錯或跟我道歉,甚至再次指責和嘲笑我,忽略我的感受,其實至今心裡還是受傷的。不能否認父母的確愛我們,也為家庭犧牲奉獻許多,養家真的很辛苦,只能說我是心靈纖細的孩子,粗糙的對待方式不適用於我,在交流的層面上確實是失格的。

  而我,也不是父母心中值得驕傲的女兒,沒有什麼厲害的頭銜或驚人的收入,不是人生勝利組,也沒能讓他們曬女婿曬孫子孫女
,我不是乖乖聽話的人,也不是遵循中華傳統孝道非常順從的人,不是嘴甜討人喜歡的人,我也不是父母心中的理想型女兒,不能完成他們的期望我很抱歉,在這些點上我確實也是失格。

  有一年我越級打怪,正考慮要不要帶回家認識爸媽,爸爸從退休之後就對政治議題格外偏激,媽媽因為個人價值的關係常會說出很多匱乏不安的言語,當時正在試探爸媽狀況打擦邊球,媽媽忽然說了一句很失禮的話,讓我決定立刻把見面會踩煞車。我很怕別人發現我媽媽是個匱乏感很重的人,也很怕被發現爸爸是政黨偏激狂熱,2樣我無法接受的特質卻偏偏是我的父母,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容納這些差異性?(我也試過"糾正"這條路,但發現完全行不通)我不是家世顯貴的孩子,也很擔心自己是不是"不夠格",眼界短淺,覺得很自卑,所以說越級打怪可能難度太高,主要是我心裡的關卡過不去...

  如果說我們對每一段關係都有憧憬與期望,我們對所景仰的人,總是心存一個美好的畫面和人格,喜歡一段關係或許是因為那充滿了我們對理想化形象的投射,在互動當中覺得被滿足。多數的時候如此,但一個人總不是完美無缺,有些時候暴露出人性的弱點,為了金錢.慾望.或為了其他的什麼,我們感覺失望了,覺得被背棄,覺得對方原來不是我們理想中以為的那個人。當我還是小孩的時候,我很認真相信父母說的每件事跟每句話,但長大後才發現很多是敷衍和話術,而我以為的那些事卻變成了我的界線,當我開始在不同族群中尋找在家庭中得不到的接納,卻也發現,存在心底深處自己也有對父母親屬間某特質的排斥,我覺得父母的某些行為讓我蒙羞嗎?心裡又對這樣的感受覺得非常自責,而我也無法讓他們覺得高人一等,越是要迫使對方成為我們心目中的理想型,就等同於互相傷害,否認了每個真實的狀態...

  有可能人本身就是會有很多缺陷,一開始以為的理想型其實是對美好狀態的投射,人在遇到生存恐懼.利益誘惑.或心中感到惶恐不安時,又有幾人能堅定立場的做出以愛和公正為優先的選擇?可能人本身就是脆弱的,得學習接受每個人在脆弱時會做出許多非自己的選擇,不ok的表徵可能是因為內心有更深層的恐懼。

  在感情關係中,發現對方不符合自己的理想型,也許就是分手或離婚告終,而家庭或親屬關係卻是一個更長期血緣關係的牽絆,父母關係影響著我們對於愛的認知,也反映著我們對兩性關係的問題,過去曾經因為解決不了自己的心,想要解決父母的問題,但是失敗(汗),這是一條錯誤的路徑。就跟父母無法實現自己理想的人生,轉而想控制兒女活出他們期望的人生一樣荒謬。在我理想的感情或家庭關係中,最重要的元素應該是同盟.接納.陪伴和情緒穩定的支持,不試圖操控的狀態下才有愛。我也詢問自己能夠做到多少?我是否能在心底接受自己的最不完滿?才能夠真實的破除虛有其表的關係和掩飾。

  雖然不是理想型,但我會努力接納和支持自己。

  活在互看不完美的關係,我們是差異的幾種特質和不和諧音,我們不符合對對方的期望,試圖改變對方而受傷。即使我不是你(們)的理想型,也不能阻止我努力要成為最好的自己,或追尋我喜歡的面向和價值...我覺得這樣才算有活出人跟人之間的差異性。

  雖然不是理想型,但還是有一直努力試圖尋找正確方式來表達愛...
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蓓兒.克里斯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