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事情有點多,唯一可喜可賀的是腰椎好了許多,大約回復8成,目前還有點痛但是基本動活動小心點都沒問題了。換了新椅子之後盡量調整坐姿&不要盤腿坐(很舒服嘛QQ超愛盤腿的哭哭)前幾天惡夢連連,不曉得是不是木冥相位的關係恐懼放大,每天睡醒了卻還是覺得好累啊,後來睡前噴點淨化精油好像好了些。

  自5月底開始不斷受到精神衝擊,許多他人意見,也讓我開始質疑自己的方向是否錯誤,哪些是我沒承擔起的責任呢?哪些又是自己給自己限制,覺得自己不配或不值得擁有的快樂,越來越覺得自己和正常人生大脫節,尤其是現在在這個大多數傳統觀念的小鄉村裡,很多我覺得適合自己的觀念,在大家看來已經是離經叛道沒有中華傳統婦女的賢良淑德。可能我在台北的前世已經體驗過為他人而活的人生,徹底無力也覺得自己沒有價值,傳統女性為家庭奉獻的人生似乎不是現階段我所追求的,追求愛,也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,我希望剩下的人生可以學習或繼續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,那樣不管生命的長短,我都覺得是值得的。現實生活中我也羨慕且欽佩那些活出自己,獨特又閃閃發亮的人。

  最近看陸劇清平樂70集,很難得竟然全劇是真實歷史不是瞎編的,節奏極慢中間幾度要棄坑,後來被人物劇情捉住,從皇帝皇后妃子公主或內侍大臣,每個人在各自位置上都有自己的可憐之處,人物刻劃大多善良,在那年代很難從心所願,福康公主的故事尤其揪心(竟然是史實...我的天QQ)大致上是說從出生就被大家呵護長大小公主,寵女狂魔宋仁宗決定為她尋門好親事,公主原喜歡的神仙帥哥被皇帝認為是個花花公子不靠譜,最後選了母家親戚裡一位長相憨實但書畫絕佳的孩子當駙馬,但駙馬完全不是公主的菜,婆婆又極其三姑六婆嘮叨,嫁過去之後婚姻並不美滿且十分苦悶,整天只有內侍(太監)陪他畫畫彈琴聊聊天紓解情緒,結果日久生情,某天兩人喝酒時公主發現婆婆在偷窺,立刻暴怒,兩人互罵一陣之後公主不小心打了婆婆後又被駙馬打,便連夜跑去敲宮門哭喊要回家(史上夜叩宮門的故事從這而來)。家事變成朝廷事之後,次日群臣開始要治罪,甚至要處死頗無辜的內侍(宋仁宗知道那內侍有段非常可憐的身世之後,自然是不忍心,而且他平日辦事非常細心妥貼又有禮貌是個善良好孩子)。一位大臣說,其實這件事沒有需要被治罪之人,有的只有可憐之人。以為幫女兒找了好親事結果害女兒痛苦而痛心的父親,嫁給不愛之人身心折磨的公主,再努力也不被接納的駙馬,原本才華能考科舉做官卻陰錯陽差被賣入宮的內侍,希望抱孫但求而不得的婆婆,每個人都是可憐之人。史實上的福康公主最後在仁宗死後還是被送回夫家(有事嗎?)但夫家不理不睬也不派人伺候,最後公主孤單病死於31歲左右。


  好像講遠了,總之覺得在現代社會裡相對自由多了,如果不是真的很喜歡很適合的人,勉強湊一起不就是搭伙過日子嗎,還要犧牲很多時間配合對方好不划算啊(如果是喜歡的人就會很樂意)身心消耗那還不如一個人好好的過,有遇到喜歡的再說。然後,我覺得自己的價值被錯誤評估,也是會很生氣,到底是太低調障眼法做得好,還是真的不太妙哈哈哈...不過人本來就不是完美,如果總是能看到對方最好的幾項特質,大概就會被歸類在知音吧~

 同天老高上了新片好共時啊(雖說有些角度未必全對,但片中也提供不同思考方向,請謹慎服用)(唸心理的朋友好像看了7pupu要細讀可能還是要讀原作哦)(推薦書目:阿德勒心理學講義/阿德勒。有朋友反應看了被討厭的勇氣覺得看不下去,因為那本不是阿德勒本人寫的,類似超譯?總之我比較偏愛原作@@)
 


好像找到了部分答案,只要能為選擇承擔起後果,那麼他人的擔憂或反對意見都是他人的事,和我沒有關係。
他人有意見,多半是因為我的選擇不能為他們帶來自我滿足或價值感,於他們無益,所以不開心或反對。
他人的問題是他人的事,我的問題是我的事,只解決自己的事(筆記)才不徒增煩惱。
(會不會因他人意見而困擾,我發現真的很因人而異,天生比較自我主義的人可能成長一路上都不太在乎,反而發展得很健康,但對習慣被要求配合他人或太在意別人感受的人來說,一時間要做到不在意他人評價且不被影響,去除制約真的有點難@@)

現在的工作算是符合我內在對於為集體帶來貢獻的模式,慢慢走應該是沒問題的,需要更信任自己能給世界帶來更多有價值的事物,從中獲得幸福,把自我價值更堅定,其他的事情就以後再說囉。

---

補充1:過於理性去切分彼此情緒,或許問題是解決了,但是沒有同理過於冰冷。對於過度同理而容易掉入對方情緒中的人,學習分開來看比較不容易亂,避免陷入人際關係的糾結。

補充2:每個人或許都有自己的創傷或心結,雖然看別人的可能覺得沒那麼嚴重或無病呻吟,但對當事人來說卻需要畢生努力不活在陰影之下,也是大家尋找各種方式來為自己療傷,每人適用方法或許不同,各種途徑總有適合自己的。

  補充3:忽然想到送禮的例子,譬如送禮應該是覺得禮物本身適合對方,能為對方生活帶來好的感受,或對對方有用(共同體利益)自己買和送出的當下覺得開心就足夠(得到幸福感),而不是取決對方的反應或是有沒有反饋,那樣就變相成透過對方的反饋來滿足自己,或對方反應不熱烈時就感到很沮喪。(啊 不過這樣有點難,多少還是希望對方收到開心會喜歡吧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蓓兒.克里斯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